秘密法则

浏览次数:7987次 更新时间:2012-12-11

目录

简介 

 吸引力定律又名吸引定律,或吸引力法则,是自然法则的三大定律之(吸引定律,放任定律,创造定律)之一。[1]

手册手册


loa(1张) 目前市场上的吸引力法则层出不穷,造成很多的混乱与误解,正宗吸引力法则来自于亚伯拉罕希克斯,而秘密源头也来自于他们,抛弃山寨的吸引力法则,学习正宗吸引力法则,经典正宗之作《这才是吸引力法则》终于上市,看了此书,你才能真正理解与运用吸引力法则。   现代量子力学表明,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的,而能量就是一种振动频率,每样东西都有它不同的振动频率,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不同事物的面貌,无论是像桌子、椅子等有形的物体,还是思想、情绪等无形的东西,都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能量组成的。比如一排音叉,当你敲响其中一个,音叉发出清脆的高调乐声,没多久,其他的音叉也会发出同样高调的乐声,它们的声音会互相应和,产生共鸣,甚至愈来愈大声。编辑本段发展历史起源
  “吸引力法则”作为一个正式的术语诞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背后的精神却存在于古老的印度人的信仰之中。随着印度教对通神学的影响,吸引力法则的概念逐渐出现在一些早期的有关通神学的文献中。1877年,“吸引力法则”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出现在赫莲娜·布拉瓦茨基(Helena Blavatsky)的关于神秘密教的书《揭开伊西斯的面纱》(Isis Unveiled: Secrets of the Ancient Wisdom Tradition)中,而在1879年4月6日的《纽约时报》上,一篇关于在科罗拉多州淘金热中吸引财富的文章里提到了“吸引力法则”,这便是“吸引力法则”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大型的报刊媒体之上。
发展
  1906年,“新思维”的杂志编辑威廉姆·沃尔特·阿特金森(William Walker Atkinson)在他的“新思维”书籍《思维波动或思维世界的吸引力法则》(Thought Vibration or the Law of Attraction in the Thought World)一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1907年,布鲁斯·麦克莱兰(Bruce MacLelland) 出版了他的《想象力带来富有》(Prosperity Through Thought Force),在书中,他对吸引力法则做了总结,并提出“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You are what you think,not what you think you are)的概念,之后,有关吸引力法则的研究层出不穷,并被贴上了诸如“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新思维”等各色各样的标签,而这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包括有1926年出版的欧内斯特·赫尔姆斯(Ernest Holmes)所著的《心灵科学的基本思想》(The Science of Mind),1949年雷蒙德·霍利维尔博士(Dr.Raymond Holliwell)所著的《让吸引力法则伴随工作》(Working With The Law)等等
风靡全球
  在此之后的半世纪中,有关“吸引力法则”的研究似乎乏善可陈。20世纪90年代,杰瑞·希克斯(Jerry Hicks)和埃丝特·希克斯(Esther Hicks)出版了包括《亚伯拉罕的教义》(The Teachings of Abraham)《情绪的惊人力量》(The Astonishing Power of Emotions: Let Your Feelings Be Your Guide)在内的一系列著作,因为这些书籍的畅销,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信息和资料再次广泛被人接受。而直到2006年,一部叫做《秘密》(The Secret)的电影才真正让“吸引力法则”的概念风靡了全球。   电影《秘密》在全球的广泛关注创造了同名书籍《秘密》的诞生及热销,《秘密》书籍一经出版,便横扫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各大图书排行榜,创下美国赛门‧舒斯特出版史单月再版破200万本、四个月销量破500万本纪录,并荣获“诺提勒斯书奖”(Nautilus Book Award)。之后,有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书籍井喷般地出现在全球各大连锁书店以及网上连锁书店之中,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关注“吸引力法则”的热潮.......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日本,韩国等亚洲一些国家,这股“秘密”风潮也是风起云涌,掀起了新时代新的心灵励志风潮。甚至有专业人士称这本书为“心灵励志圣经”。在大陆,本书已经由中国城市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编辑本段启示  启示1:多想好事,少想坏事   吸引定律告诉我们: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就会关注什么;我们关注什么,我们就会看见什么;我们看见什么,就会回过头来证明自己原先的想法是"对"的……   生活中,我们能找到很多吸引定律的事例。比如,一个人喜欢象棋,那么与象棋有关的书籍、电影、名人,他都会关注;一个人喜欢垂钓,那么与垂钓相关的事物他都会关注;一个人一直坚信自己会成为富有的人,他终将成为富人。到处都有吸引定律的例证,如果你了解它,你就会像是一块磁铁,吸引类似的思想、类似的人、类似的事情以及类似的生活方式。   启示2:让吸引定律帮你实现愿望   学习运用吸引定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为我们总是期待地观察,等待自己想要的事情出现,因此我们可以刻意运用这个定律来创造未来。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个定律,知道它是怎样起作用的,我们就可以用它去吸引我们想要的东西出现。怎样运用吸引定律获得想要的东西呢?方法其实很简单。   放下旧有的思维模式。一直以来,我们形成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模式,就如同一辆汽车的刹车系统,已经变得非常迟钝了。所以,当你越想快一点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时,旧有的模式的阻力就会越大。经过一段努力后,你好像又回到原有的生活模式中去了。[2]编辑本段吸引力法则基本概念聚焦
  聚焦,英文是 Focusing,意思是持续地想,一直想一直想。   聚焦的方式可以是沉湎过去、计划今后、幻想未来。总之,只要你持续地把注意力投住在一个地方,不管你想的东西其时间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聚焦。   聚焦会导致能量的启动,能量会导致你的感觉改变。聚焦在自己要的,你就会感觉到正面情绪;聚焦在自己不要的,你就会感觉到负面情绪。   根据自然法则的第二定律《创造定律》 ,聚焦在你要的你会得到,聚焦在你不要的,你也会得到。这是因为,吸引定律是“包含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任何你所聚焦的都会被你的磁场包含进来。
同频共振,同质相吸
  这八个字的意思是说:   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同样性质的东西会因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   共振会产生同质性,同质性会产生吸引力,吸引力会把这两个共振体牵扯到一起。   所以,假如共振性没有改变,则在吸引定律之下,一样东西将会不断地持续扩大、成长。   这种成长是自然的,而且是根植于自然法则的三大本质的,所以其威力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没有任何外力能够阻挡它。
创造定律
  创造定律说:你会得到你所聚焦的,不管你要还是不要!不管你是否察觉这聚焦的过程!   我们的意念本身是能量,能够召唤能量,并且启动能量的循环。   当我们聚焦在一样东西(某种想法,某个人,某件事,某项物),我们的心灵就会与之产生共振。根据吸引定律,同频共振同质相吸,于是我们与我们所聚焦的,开始互相吸引,彼此往对方互相靠拢在一起。   所以,如果你聚焦在你想要的财富、健康、爱情,你会得到;如果你聚焦在你所不要的贫困、疾病、孤单,你也会得到!   绝大部分的人所要的得不到,不要的却恰恰得到了,正是因为他们聚焦在自己不要的,多过聚焦在自己想要的,却浑然不觉。   吸引定律是独立存在的,不因为你的不了解、不认同、不留意而转移。所以,就算你不知道它的存在,它依然坚稳一贯的作用到你的身上去,你依然受其影响!   当你有意识地选择你所想的,你所聚焦的,则你就是一个自主创造者。你创造一切你想要的经验,没有意外。你是一个顺心自主,心想事成的魔法师,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能够作主。你会得到你所要的,而避开一切你所不要的。   当你总是被动地任由外在的世界牵动你的思绪,无意识地想东想西,则你就是一个默许创造者。你创造你要的经验,你也创造你所不要的经验,人生显得很随机起伏。你要的经验有一些,你不要的经验也有一些,而你对这一切似乎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放任定律
  放任定律说:如果我要享有自己的自由,我就必须放任别人享有他们自己的自由。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吸引定律,他就无法相信创造定律;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创造定律,他就不可能相信放任定律。每一个定律是下一个定律的基础。   每一个人创造自己的实相,没有任何人能够未经邀请而擅自闯入他人的经验造案,没有任何人能够强塞不要的经验给另一个人。就算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勉强,其本质也是出自共振和鸣的自然!   吸引定律与创造定律定了:你所想的就是你所创造的,一切都是还归己身的,一切都是“包含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任何你所聚焦的都会被你的磁场包含进来。   所以,如果你放任别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其实你就是放任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放任别人自由选择他们所要的,你就是放任自己自由选择自己所要的。   反过来说,当你不能够放任别人,你同时也失去自己的自由了!因为当你不能够放任他人,你必然聚焦在自己所不要的;当你聚焦在自己所不要的,你必然会吸引来自己所不要的!   只有放任,你才能够纯然地聚焦在自己所要的,进而吸引来自己所要的。   所以,放任定律是一个人享有终极自由的终极关键,因为它是和创造定律是密切相关的,而创造定律是和吸引定律是密切相关的。这三大定律构成了自然法则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   放任的定义   放任,即是放手由他,任由他。放任即是放下想要操纵、控制他人与环境的欲望(控制外在的世界的欲望),让自然法则照着自己的方式走,而不施加人为的干预或插手。   放任就是允许自己做回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回别人。
上游决定下游
  你选择了什么种子,就选择了什么结果。   你选择了上游,就选择了下游。   你选择了什么意念,就选择了什么事件。(因为你的意念创造了那事件)
主观与客观
  吸引定律基本概念说到,主观是成形中的客观,客观是显化了的主观。   主观与客观只是一体的两面,不可分割。   这是一,不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东西,所以说:不二法门,就是这个意思。   主观的意念,与客观的物质,会互相转化。能量与物质,只是同一个宇宙源能的不同面向与显象。   你所持续聚焦的,都会转化成物质,并且终将在肉身的层面体验它。   唯心论与唯物论都各执一词,其实心物不二,互相转化。
两面·两念
  凡事都有两面:你要的那一面,和你不要的另一面。   凡想都有两念:让你越想越爽的那一念,和让你越想越不爽的另一念。   你会激活吸引哪一面,取决于你到底激活聚焦哪一念。   当你持续激活聚焦让你越想越爽的那一念,穷可以转通,祸可以转福;   当你持续激活聚焦让你越想越不爽的那一念,通可以转穷,福可以转祸。   穷通祸福互相转化的条件即在此。   道德经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就是这个意思。   福,就是得到所要;祸,就是得到不要。   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祸福是天定的、不确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预知的,不可改变的。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默许创造者。他们的磁场里混杂着许许多多不调和一致的信愿,要的他们想,不要的他们也想,所以祸福交加,混杂难辨。   对于一个自主创造者来说,宇宙是没有意外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祸福由我不由天,因为宇宙的三大定律是写得十分简单直白的。   你以为祸福是随机显现,随机转化,无迹可循的吗?   宇宙的三大本质说:一切的本质都是吸引定律在运动。祸福不是随机产生,更不是随机转化的,否则就违反了宇宙的自然法则!   宇宙里是没有意外的,包括穷通祸福之事。[3]编辑本段吸引力法则导师  紫雨老师,目前在中文网络世界,吸引力法则领域里,是学员见证数最多、荐词量最大、口碑第一佳的老师。   出生年月日是1976.9.27,男性,来自马来西亚槟城。   2000年大学毕业,全职从事保险业务员。三年之后,结束保险业务,全职从事直销业,然后当过马来西亚本土一家直销公司的策略顾问。   曾经在当时人生处处碰壁,莫名所以,于是不断地寻求答案。他用自己的人生实践证明了陈安之所说的『一个人不成功是因为努力不够、方法不对』是片面、偏差并且具有误导性的说法。   曾经研究过各种各样的命理玄学,紫微斗数,姓名学;看过与神对话的一系列,玩过天使预言卡。对于解决人生的这些疑问,都没有办法去穷尽真正根本的原因,于是在他困顿的过程当中,偶然间接触了亚伯拉罕希克斯的自然法则学说,潜心投入研究了足足四年。在这四年里面,废寝忘食地阅读了大量关于吸引定律(也叫做吸引力法则)的相关资料,并且不断地实践在自己的人生方面,并且看到了很明显的进步,实相开始在改变。   2006年,创建了自然博客和网上创业教战手册。开始在网上创业教战手册,整理和分享一些网上创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且在自然博客写了一系列自己实践自然法则过程当中的心得体会,在经营自然博客的过程当中,吸引了一群忠实的访客,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宇宙人生·吸引定律·心想事成的对话。   2007年,开始创建心想事成电子报,创建心想事成网,决定将他所学的关于吸引定律的一切认识,总结成一本电子书,与天下的人分享。   紫雨老师潜心研究吸引力法则,并对吸引力法则有了很深的体悟,磁场渗透论,授课101,吸引力法则创业定位等都是吸引力法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4]编辑本段吸引力法则资料  吸引力法则   The Secret 秘密   让你心想事成的秘密-阿拉丁神灯有声书(吸引力之声)   授课101   吸引力漩涡   定位课程   幸福可以量身定做   The Power力量   自然法则与组织行销心法   情绪自主   吸引力法则——心灵使用手册   磁场渗透论   心想事成的见证故事   爱自己心法   有求必应-22个吸引力法则[5]编辑本段学习平台吸引力法则互动博客
  吸引力法则互动博客是紫雨老师解答大家学习吸引力法则、心想事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平台。吸引力法则互动博客创办于2010年5月。   吸引力法则互动博客十大博文排行榜   1、《找到与钱温存的感觉》心法   2、觉得自己是应得的会不会就失去感恩心?   3、舒缓之想在哪三种情况底下会失效?   4、吸引力法则与缘份有什么关系?   5、为什么小目标容易实现大目标却不容易实现?   6、紫雨老师的『拧瓶盖理论』   7、爱到极致,调和一致!   8、一封来自台湾读者的信:如何用吸引力法则拥有超高质量的人生   9、紫雨老师评庄雅婷的《苦逼的吸引力法则》   10、爱要先给自己,别人才会给你
吸引力法则播客
  吸引力法则播客也叫吸引力法则广播电台,是紫雨老师针对网友提到的问题以及一些吸引力法则爱好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录制成录音,供大家下载收听。吸引力法则播客创办于2011年3月。   十大播客排行榜   1、第2期吸引力法则播客:万一坏人学会了吸引力法则怎么办?   2、第1期吸引力法则播客:为什么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3、第3期吸引力法则播客:梦境与自主创造   4、第4期吸引力法则播客:运用吸引力法则需不需要行动?   5、第7期吸引力法则播客:为什么价值为轻金为重的人实相都不好,并且走不出贫困的死循环   6、第6期吸引力法则播客:放任配套是什么?   7、第14期吸引力法则播客:如何从成长环境中的家庭暴力走出来,向伤害说再见   8、第11期吸引力法则播客:爱自己心法   9、第12期吸引力法则播客:怎样会实现vs实现会怎样   10、第5期吸引力法则播客:为什么你吸引不来所要并且容易情绪崩溃?[5]编辑本段如何学习  你是否了解吸引力法则背后的秘密?   现在,或许你已经知道了吸引力法则是可以改变你生活的大秘密!但是,你是否承认我们大多数人无论如何努力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   什么是吸引力法则呢?简单说就是同类相吸,同频共振,这个宇宙法则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思想、情感、语言、行动结合在一起后的能量形式将会吸引与其本质相同的人事物,也就是消极能量吸引消极能量;积极能量吸引积极能量。   很少有人知道另外一个同等重要的法则,那就是放下法则或者臣服法则,当你开始放下旧有的思维、情绪及行为模式之后,你才可以为你的能量提供空间来吸引内心渴望的愿望及目标。   吸引力法则简单,但实践起来不容易,到底怎样才能学好吸引力法则,成为心想事成的魔法师呢?
一门深入
  选择自己认为使得上力的学说,一门深入。目前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书籍很多,不同的作者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也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如果什么都学的话,就会越学越乱,到最后不知道到底谁说的是对了。
加入环境
  加入一个环境。学习吸引力法则,环境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能不能学好吸引力法则。环境的作用在于,稳定和 加持。学习吸引力法则,光知道是不够的,感觉到才算数,稳定下来才过关。加入一个环境,大家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发问,有偏差可以得到及时纠正。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学,什么时候走偏了都不知道。据很多吸引力法则爱好者反应,在狂热者大厅和没在狂热者大厅,心想事成的功力相差很悬殊。这就是环境在学习吸引力法则当中的作用。
读拉丁,听录音,泡大厅
  读拉丁,听录音,泡大厅。这是学好吸引力法则的九字箴言。 [6]
放下旧有模式
  因为长时间所形成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模式,就如同一辆汽车的刹车系统,所以当你越想要快速的创造你想要的生活的同时,旧的模式的阻力越大,经过一段努力后,你好象又回到原有的生活模式中去了。   这 些模式耗费了我们大量的能量,而原本我们是可以运用这些能量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愿望,但是却被负面模式大量消耗,所以只有当你清理掉这些负面模式之后,才可以将能量转移到自己的新目标和愿望之上了。   如果你每天有50000个念头闪过,那么控制想法并让自己积极,的确太困难了,但是我们可以时刻察觉自己的情绪,掌控情绪就要比掌控想法容易的多。   生活中的任一话题都可以让你产生大量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大多数的情感和思想是在潜意识的层面运行,我们自己很难察觉。事实上我们日常94-96%的行为是起因于我们潜意识中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很难控制。而显意识又是潜意识的入口,所以当你运用释放限制方法来控制你的情感的时候,就可以防止他们进入潜意识而无法控制。   那么我要如何运用吸引力法则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结果呢?   放下你的思想和情感可以消释你的负面能量,这样你就可以切实感受到快乐、平和、财富与爱,这些才是你的本质。你可以将附着在你积极本质上的任何负面能量放下,这可以将你的思想和情感更有效的专注于你的目标从而更有效的在生活中运用吸引力法则。   不用怀疑,释放限制是掌握吸引力法则的关键。   你也了解如果想要创造自己想要的事物,你必须在头脑中视觉化你的目标并产生如同拥有一样的感觉,所以你必须将你的负面情感放下,并积极的去感觉目标实现的喜悦。那么释放限制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释放限制方法是一个简单、有效、易掌握的技巧。它将帮助你获得瞬间放下任何负面情感和思想的能力,这个方法从1974年开始已经被无数人所验证。它就是帮助你获得一切的关键。   另外,你需要结合以下3个方面,才能更好的运用吸引力法则和零限制方法,帮助你实现任何的目标和愿望。    行动:你只要每天幻想目标和愿望实现后的美好,然后喜悦地等待接收宇宙的指令去行动,你就会抓住机会将目标实现。   在运用吸引力的时候,在心中默念 “我选择......” ,成功率和你的意念强度,真正的感受有直接关系。
不计回报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在不寄望回报的前提下开始付出,这将会给你带来直觉与感恩,当你无条件的付出,你就是在启动能量循环,那么你将会收到成倍的能量回报。根据吸引力法则,你给出的能量将会吸引回报能量。
聆听内心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拥有宇宙的智慧存在。当你愿意聆听内在的指引,它就会给你最适合的方向并将一切有利因素吸引到你身边。直觉会给你任何你所需要的一切,你将发现你总是会在正确的时间与空间采取对你最有益的选择和行动。   现在你掌握了更多有关吸引力法则的秘密,将本文所提到的重点应用于吸引力法则,你就将会无往不利,而去真正更有效的创造你想要的生活。   学习运用吸引定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为你会总是期待地观察,等待你想要的事情出现,你可以刻意地运用这个定律来创造你的未来。   怎样使用吸引定律呢?   吸引定律已经时刻在为你工作,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正在吸引相关的人,状况,工作等等很多东西到你的生活中.一旦你认识到这个定律,而且知道它是怎样工作的,你就可以刻意地运用它去吸引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到你的生活中来。编辑本段运用吸引定律方法
  1,弄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   2,提高相关的振动
  3,授权给它   你必须对你想要的东西十分清晰和准确.集中注意力在它上面.向它倾注你所有的积极的能量,感觉良好。   在吸引定律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量以及我们情绪和感觉的振动,你拥有的任何思想,连同相关的情绪,从你本身开始振动,向宇宙发射你的振动频率,然后吸引你想要的东西。   就这么简单.你可以把琐碎的事情交给宇宙来完成,让宇宙决定交付的方式,你只管接受,你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授权给它,听起来很简单吧,哈哈,其实最难做的就是这个部分.要去掉任何怀疑,你只要期待就行了,感谢它吧。   你可以总是期待你想要的事情,好的事情发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感觉,感觉到你要的东西已经在路上了.总是充满期待吧。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哲学的道、宗教的神与科学的宇宙本源是一体的:我们自身既是宇宙外化的一种形式   ——(节选自美国科普电影《我们到底知道什么》)   而上述的“道” 其实就是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意识到自己的伟大。科学愈发展就愈为人本身的存在感到震撼~ 科学研究表明,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就如冰山一角。而通过量子力学的研究也发现宇宙的存在与人类的意识有着说不清 道不明的联系~   我们无须了解宇宙是怎么运行的,上述这些只是要告诉你一个非常振奋的消息:我们只需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就可以改变自己所处的外在环境! 即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当下生活的环境是由我们过去的思想塑造的!   Thought become things !   我们现在的思想则 创造着 未来的外在环境!   所以,只要我们开始运用这个定律 ,那么 We can get everything we want,Happiess,Health and Wealth !   这个宇宙,并不是一个你对我错,或我对你错的二分世界,只能二选一。   因为吸引定律让每一个人都是”对”的。
心想事成
  你相信什么,你就会创造什么;你创造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就会回过头来证明自己原先的想法是“对”的……   你的信念总是自我证明的,你所不相信的总是自我证伪的。   你的信念总是创造实相(事实)回过头来支撑自己,自己是对的。   吸引定律说:同频共振,同质相吸。   创造定律说:你得到你所聚焦的。   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形成不同的信念,不同的信念创造不同的实相,不同的实相都各自回过头来证明自己原先的想法是对的。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各执一辞,言之凿凿地向别人强调:”我说的是真的,我是有事实依据的,我是有统计数据的……我是有证据的!”。   其实,在吸引定律之下,每个人都是对的,因为每个人都能够找到事实依据支撑自己的想法。
创造不同的世界
  其实,我的对不会使你变成错,你的对也不会使我变成错。   因为,我们各自创造不同的实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相由心生,心不同,相各异。    在吸引定律底下,宇宙可以同时容纳不同并且互相矛盾的实相并存并行!   吸引定律让我们每个人,住在同一个地球上,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这就是吸引定律。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
心想事成的陷阱
  我们想要的东西,最终可能变成我们想象不到的痛苦,或是,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它未必适合我们。这就是心想事成的第一大陷阱。你求了半天的东西, 到头来变成一场恶梦。   当你在向宇宙许下愿望之前,你必须要先想清楚『为什么』你想要这样的愿望。也就是你需要真正的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的愿望。   比方说,有人一心想要成为名医,但是实际上,他的资质并不适合。你问他:「你为什么想做医生?」 「因为想济世救人!」   「为什么想济世救人?」   「因为可以有成就感!」   「为什么想要有成就感?」   如果他对自己有清楚地认识,这时候他会明白,他可能因为自我价值感不足,希望藉由成为德高望重德医生,救人无数而获得尊重。这个时候,这个人可以做的选择有很多种,成为医生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而已。   他更可以在自我身上下功夫,了解到自我价值感只能靠他本身给予自己,如果仰赖别人给予的话,迟早要失望。还有,想要济世救人不一定要做医生,成为一个很好的老师,也可以助人无数啊!   另外,想要有成就感,也不一定要成为医生,因为,也许他其实很有做生意的天分,可以靠做买卖赚很多钱,而且还可以把赚来的钱拿出来救济穷人,更是另外一种的济世救人啊!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人其实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但是,如果他就是执着在发愿要当医生的话,他就是在为难宇宙,也为难自己,不但为自己的发展设限,而且只留出了一条窄路给自己前进。所以,当你没有认识清楚自己之前,就许下不适合自己的愿望,你就是在为难宇宙;也是在为难你自己。编辑本段十六条宇宙法则  ⒈ 万物合一原则 万物彼此紧密相连 每一个行动言语思考与信念都会影响到这个宇宙的其他存有   ⒉ 振动法则 每一个声响 事物 意念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振动频率   ⒊ 行动法则 必须用在显著地球事物上 必须以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梦想 情感话语   ⒋ 一致性法则 物质世界的物质法则或原则 都与以太或宇宙的状况一致   ⒌ 因果法则 万事万物的发展没有偶然 且不会独立于宇宙法则之外 每个行为都有结果反作用力我们会收获我们自己的播种   ⒍ 补偿法则 因果法则正面应用所给予我们的福抱再未来给予我们礼物 钱财 继承遗产以及幸运   ⒎ 吸引法则我们如何创造事物事件他人如何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想感觉言语以及行为制造能量这些能量依序吸引类似的能量 负面能量吸引负面能量正面能量吸引正面能量   ⒏ 能量恒变法则所有人都可以用内在能量去改变他们生活的状况高级的振动消耗与转换低级的振动当人们在理解了宇宙法则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时就能改变现实中的能量以达到实质的变化   ⒐ 相对性法则 每个人都会面临一系列问题(考验的开始) 以此达到增强内在之光的目的我们必须考虑到每个考验都是一个挑战在处理问题时请记得时刻与心连接对照他人的问题来看待自己的问题这会让所有事情(的判断)都走向合适的方向无论情况有多糟糕都要觉察到我们的处境会怎样发展且总会有人处于错误的一方一切都是相对的   ⒑ 极性法则 万事都是持续的存在对立面 通过集中意识转换到对立极性我们能做禁止和转换负面思想这是心智振动的法则   ⒒ 律动法则 万物振动与移动有特定的韵律 这些韵律决定了季节循环发展步骤与模式 每一个循环反应了造物主的宇宙的规律性大师们深知如何超越一个循环中的负面部分即永远不过于兴奋或让负面事物渗透他们的意识   ⒓ 阴阳法则 万事皆有阴阳原则 且是全部创造的基础灵性必须始于将本身的阴阳能量达到平衡这样才能成为大师成为共同造物者   ⒔ 爱心 慈悲 必须建构在、智慧的基础上   ⒕ 智慧包括 洞察力(直觉与知觉 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第六脉轮),警觉性(并非怀疑一切,而是具备自省以及过滤外在信息的能力),大爱心(与博爱稍有不同,这是理解万物一体的能力,第4脉轮),正知心(保持内心的平衡,时刻觉知临在的能力)   ⒖ 两条根基法则   1爱: 究极的慈悲 包容一切光明黑暗 美丑善恶   2自由意志个体均有任意选择的自由即使是纯粹的善意 内容多好总有人不相信因为你干扰了此人的高我的人生规划   ⒗ 21次级法则 向上驱动力 仁慈怜悯勇气奉献 信念 宽恕 慷慨优雅 诚实希望喜悦善良领导 互不干扰 耐心 赞美 责任 自爱 感恩无条件的爱
相关名言
  吸引定律让一切小的东西,可以毫不费力的茁壮长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汇流成海,聚沙成塔。   吸引定律也让小小的缺陷构成致命的破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用吸引定律得到所要,往往是无意中的事: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好事、坏事都很少个别出现,而往往会接踵而来:   好还会更好,糟还会更糟(The better it gets,The worse it gets)   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又遇打头风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相似的族群总是聚集在一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丘之貉,臭味相投   同样羽毛的鸟儿总是成群结队(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你所想的人总是不期而至:   说曹操,曹操就到   日头没讲人,夜晚没讲神(广东话:白天别说人是非,晚上别议论神鬼)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词《青玉案》)
圣经相关
  “思想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诺提斯派)《玛丽福音》   “你的眼睛若嘹亮,全身就光明;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这黑暗是何等的大呢?”《马太福音》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找到;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马太福音》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   “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加福音》   “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翰福音》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哥多林前书》编辑本段相关现象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因为穷人的思维总是导致贫穷,富人的振动频率总是吸引富足。   怕什么来什么。吸引力法则不管你想要还是不想要,它总是回应你的想法。越恐惧、担心、害怕,越吸引同质的事物到你的生命中。   害怕被盗,结果往往失盗。   害怕疾病却疾病缠身。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上一篇:吸引力法则

下一篇:郑珂

网友评论全部评论(0)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