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绍
2008年4月底,斗牛士(donews)、天涯等网络论坛上,流传一篇帖子《玫琳凯泄密资料之政府公关机密记录档案》,帖子中公布了数百位获赠玫琳凯化妆品的人员名单及其详细个人信息,涉及广东省、广州市等地的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在职人员,甚至包括电视、报纸媒体人员。网帖还详细列举每个人获赠产品的清单、以及金额,记者核对发现,个人获赠礼品金额最高的为998元,均在千元以下。
![]() |
玫琳凯送礼名单 |
网帖涉及广东省内248
记者在斗牛士(donews)论坛“传闻”版块中看到,一篇《玫琳凯泄密资料之政府公关机密记录档案》的帖子,被版主置顶。帖子由一名未注册的“游客”于4月14日下午5时零3分所发。
玫琳凯方面称这次行为是“该公司离职员工的恶意行为”,并公开表示是一名邱姓员工所为,称邱某在发帖后曾对老东家进行“勒索”。
此外,玫琳凯方面强调,邱某散布的资料是经其非法窃取玫琳凯公司的历史资料后进行加工和篡改而成的。
玫琳凯在27日晚发布的公开声明中表示“给员工家属、政府官员、媒体人员发放试用产品是行业内的通行做法,并不存在行贿一说。”
玫琳凯对外事务部高级公关经理周立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表示,“已经跟检察机关和国家新闻部报案了。”但在咨询过法律顾问后,认为“谁举证,谁麻烦”,为此将放弃追究邱某的责任。
泄密者精神有问题
玫琳凯表示,“邱某原系玫琳凯公司汕头分公司员工(2003年8月至2006年4月),其利用在职期间窃取的玫琳凯公司资料,歪曲、夸大事实,并利用论坛、博客等各种媒介进行所谓‘曝光’,之后又主动联系玫琳凯公司,多次提出巨额勒索。鉴于以上情况,玫琳凯公司已以涉嫌敲诈勒索向汕头地区公安机关正式报案,公安机关受理后即对邱某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邱某自称患有精神疾病,并不断骚扰办案民警。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当地警方认为邱某确实存在精神问题,因此决定暂停了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程序。”
“玫琳凯礼单”事件不应止于对邱某的刑事追究。分析“玫琳凯礼单”事件的实质,至少由两个环节组成:一是赠礼的真相,二是敲诈勒索的犯意。邱某的精神问题,可以成为其免受刑事追诉的法定事由,但其据以“敲诈勒索”的信息,并不见得纯属子虚乌有。不仅如此,生活常识告诉人们:往往具有较高真实性的信息,才能成为更有效的“敲诈勒索的把柄”。因此,赠礼的真相不仅没有大白于天下,而且还可能随着对邱某刑事调查的暂停而更加扑朔迷离。
事实上,已有当事人承认收礼情况属实。邱某的恶意与否,并不影响对其发帖信息真实性进行调查判断。法律并不要求举报人出于善意,况且这样的苛求既不必要也不现实。有关方面反复强调邱某的“恶意”,可以引起人们对邱某个人品行的质疑,但无助于其在事件真相方面换取更强的公信力。
如果最终查实“玫琳凯礼单”,将又一次暴露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缺失之弊。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政府部门内部开展彻查“玫琳凯礼单”真相的同时,再次把寻求治本之策的目光,投向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尽早建立和付诸运作之上。
记者在斗牛士(donews)论坛“传闻”版块中看到,一篇《玫琳凯泄密资料之政府公关机密记录档案》的帖子,被版主置顶。帖子由一名未注册的“游客”于4月14日下午5时零3分所发。
该网帖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分别由“姓名、单位、职务、部门职务、礼品种类、电话/手机、性别、大约年龄”等栏目。单位一栏赫然标有包括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广州市公安局等数家单位几十个部门,甚至包括若干电视、报纸的部分媒体。所含的地区除广州市以外,还包括深圳、佛山、珠海、惠州等几乎全部的广东省内城市,仅在广东省地区,所涉及具体人员达248人。
在每个具体人员后面,都详细列举受赠礼品具体数目、金额。例如,某广东省工商系统干部,接受礼品:美白洁面乳、美白面膜霜、美白柔肤水、美白护肤日霜、美白修护晚霜、美白粉底乳,合计金额998元人民币。
在受赠人员详细个人信息栏中,还逐一列出人员姓名、单位、职务、年龄、座机、手机等。
除了广东省的资料外,网帖还贴出包括河南、吉林、长春、湖北等省份的相关礼品赠送名单资料,这些地区的资料和广东省的一样,也主要以工商、税务、公安部门为主。
该帖在斗牛士(donews)论坛爆出以后,被人在天涯等网站上转发,不过帖子中涉及到的具体姓名、电话,被有意屏蔽掉了。
在每个具体人员后面,都详细列举受赠礼品具体数目、金额。例如,某广东省工商系统干部,接受礼品:美白洁面乳、美白面膜霜、美白柔肤水、美白护肤日霜、美白修护晚霜、美白粉底乳,合计金额998元人民币。
在受赠人员详细个人信息栏中,还逐一列出人员姓名、单位、职务、年龄、座机、手机等。
除了广东省的资料外,网帖还贴出包括河南、吉林、长春、湖北等省份的相关礼品赠送名单资料,这些地区的资料和广东省的一样,也主要以工商、税务、公安部门为主。
该帖在斗牛士(donews)论坛爆出以后,被人在天涯等网站上转发,不过帖子中涉及到的具体姓名、电话,被有意屏蔽掉了。
玫琳凯回应礼单门
玫琳凯方面称这次行为是“该公司离职员工的恶意行为”,并公开表示是一名邱姓员工所为,称邱某在发帖后曾对老东家进行“勒索”。
此外,玫琳凯方面强调,邱某散布的资料是经其非法窃取玫琳凯公司的历史资料后进行加工和篡改而成的。
玫琳凯在27日晚发布的公开声明中表示“给员工家属、政府官员、媒体人员发放试用产品是行业内的通行做法,并不存在行贿一说。”
玫琳凯对外事务部高级公关经理周立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表示,“已经跟检察机关和国家新闻部报案了。”但在咨询过法律顾问后,认为“谁举证,谁麻烦”,为此将放弃追究邱某的责任。
泄密者精神有问题
玫琳凯表示,“邱某原系玫琳凯公司汕头分公司员工(2003年8月至2006年4月),其利用在职期间窃取的玫琳凯公司资料,歪曲、夸大事实,并利用论坛、博客等各种媒介进行所谓‘曝光’,之后又主动联系玫琳凯公司,多次提出巨额勒索。鉴于以上情况,玫琳凯公司已以涉嫌敲诈勒索向汕头地区公安机关正式报案,公安机关受理后即对邱某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邱某自称患有精神疾病,并不断骚扰办案民警。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当地警方认为邱某确实存在精神问题,因此决定暂停了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程序。”
律师评"玫琳凯礼单"事件
“玫琳凯礼单”事件不应止于对邱某的刑事追究。分析“玫琳凯礼单”事件的实质,至少由两个环节组成:一是赠礼的真相,二是敲诈勒索的犯意。邱某的精神问题,可以成为其免受刑事追诉的法定事由,但其据以“敲诈勒索”的信息,并不见得纯属子虚乌有。不仅如此,生活常识告诉人们:往往具有较高真实性的信息,才能成为更有效的“敲诈勒索的把柄”。因此,赠礼的真相不仅没有大白于天下,而且还可能随着对邱某刑事调查的暂停而更加扑朔迷离。
事实上,已有当事人承认收礼情况属实。邱某的恶意与否,并不影响对其发帖信息真实性进行调查判断。法律并不要求举报人出于善意,况且这样的苛求既不必要也不现实。有关方面反复强调邱某的“恶意”,可以引起人们对邱某个人品行的质疑,但无助于其在事件真相方面换取更强的公信力。
如果最终查实“玫琳凯礼单”,将又一次暴露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缺失之弊。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政府部门内部开展彻查“玫琳凯礼单”真相的同时,再次把寻求治本之策的目光,投向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尽早建立和付诸运作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