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产业化,是系统的直销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是在人际网络基础上的产业化运作,将经营方式引入系统,改变单一系统运作方式,增强系统抗风险能力。
产生背景
在中国直销业已开放之际,除了无数直销公司诞生,快速瓜分市场外,系统在直销公司拓展业务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加上很多经销商在选择公司的同时,将系统的地位看得比公司还重要,这就促使很多系统为应对直销开放,尽快走产业化和品牌化的道路,加强竞争实力。
系统产业化是否始于耶格和英特莱德
系统产业化论调的支持者,必然要谈到耶格系统和英特莱德公司,并以此作为系统产业化的一个标志。他们说:耶格系统的人因为有了英特莱德公司,因此产生了除直销本身的收入以外的第二收入,甚至“其主要领导人的第二收入远远超过了第一收入”。
首先要澄清的是:英特莱德公司和耶格系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耶格系统实际上在安利公司成立不久,也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存在,到了七十年代后期,经过十几年的运作,耶格系统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而随着七十年代安利海外市场的拓展,耶格系统也迅速拓展到了世界各地。
为了更好地为耶格系统的教育和运作服务,同时,也出于商业目的,1978年,耶格系统的几个领导人注册了英特莱德公司。由此可以看出,英特莱德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实体,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他服务的对象从当初单纯的针对耶格系统,又逐步扩展到了出版、旅游、咨询和培训甚至投资等领域。
英特莱德公司的出现仅是耶格及其领导人的另一个生意,可以说是对其庞大的直销团队资源的再次整合和利用。这个作法是非常聪明的,耶格本人和他的领导人从这个公司的运作中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这已经和直销生意本身无关了。因此,系统产业化的市场,是由于系统直销业务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客观存在的一个市场,而不是为了满足系统产业化的需求而人为制造的市场。